最新内容
上慢下暴
shàngmànxiàbào指君上骄慢,下民强暴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8民富国强
mínfùguóqiáng人民富裕,国家强盛。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越王内实府库,垦其田畴,民富国强,众安道泰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7断壁残垣
duànbìcányuán残垣倒了的短墙。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。形容残败的景象。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,抬头一看,只见断壁颓垣,荒凉满目,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4付诸一笑
fùzhūyīxiào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。比喻不值得理会。同付之一笑”。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,付诸一笑,就在高椅上坐下,问雪香道‘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,勿许到别场花去,阿是嗄?’”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,~,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。★清·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九回
日期 2025-06-01 阅 44骨肉团圆
gǔròutuányuán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指亲人离而复聚。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,须教骨肉再团圆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杯水粒粟
bēishuǐlìsù一杯水,一粒粟。指极少量的饮食。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张拱遇仙》虽逾旬涉月,杯水粒粟无所须。喜饮酒,好作诗,行年六十,而颜色如壮者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不忮不求
bùzhìbùqiú忮嫉妒;求贪求。指不妒忌,不贪得无厌。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处理了这些事务,便是长篇大论的遗训”,教子孙~,克勤克俭。★高阳《玉座珠帘》下册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沉浮俯仰
chénfúfǔyǎng形容人、事物、时势的盛衰。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与道貌沉浮俯仰。”高诱注沉浮犹盛衰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楚楚有致
chǔchǔyǒuzhì形容陈列整齐,富有情趣。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所居曲房密室,帷帐尊彝,楚楚有致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唇齿之邦
chúnchǐzhībāng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。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利害与共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鲍勋传》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、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春笋怒发
chūnsǔnmùfā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。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3颠斤播两
diānjīnbōliǎng较量轻重。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。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,讥刺几句,使如玉知道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4妙笔生花的意思
妙笔生花,拼音miàobǐshēnghuā注音ㄇ一ㄠˋㄅ一ˇㄕㄥㄏㄨㄚ解释生花:长出花朵。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出处唐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例子她妙笔生花,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。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的文笔。谜语挥毫引来蜂蝶狂感情妙笔生花是中性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欲壑难填
欲壑难填,拼音yùhènántián注音ㄩˋㄏㄜˋㄋㄢˊㄊ一ㄢˊ解释欲:欲望;壑:山沟;深谷。欲望好像沟壑一样;难以填满。指私欲太大;无法满足。出处《国语晋语八》:“叔鱼生,其母视之,曰:‘是虎目而豕啄,鸢肩而牛腹,溪壑可盈,是不可餍也,必以贿死。’”例子衙门口人欲壑难填,也不好太懦弱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一身五心
yīshēnwǔxīn比喻杂念很多。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一三人异趋,反复迷惑。一身五心,乱无所得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以火去蛾
yǐhuǒqùé娥喜投火,用火驱赶飞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韩子》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鱼殴蝇蝇愈至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以战养战
yǐzhànyǎngzhàn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继续进行战争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属垣有耳
zhǔyuányǒuěr有人靠着墙偷听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君子无易由言,耳属于垣。”~有耳,阿七听私言。★《九命奇冤》第二十九回
日期 2025-06-01 阅 35顽皮赖肉
wánpílàiròu指品行不端、无赖狡诈。也指品行不端、无赖狡诈的人。同顽皮赖骨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4五步成诗
wǔbùchéngshī唐史青能五步成诗◇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·沈炳震《唐诗金粉·敏悟》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无
日期 2025-06-01 阅 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