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成语字典 > 正文

成语字典

夏意苏舜钦

最近更新2024-12-27成语字典180
夏意苏舜钦苏舜钦《夏意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,夏意

(苏舜钦)

别院深深夏席清,石榴开遍透帘明。

树荫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。

【注】别院:即正院旁侧的小院。

苏舜钦;北宋诗人,主张改革,被削藉为民,于苏州修建沧浪亭,隐居不仕,《夏意》作于此时。

①别院:指正院侧旁的小院,是休闲的居所。②明:石榴花开得火红。③流莺,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夏日,别院深深,竹席清凉,窗外的榴花盛开。虽是正午时分,因绿树成荫却也清幽凉爽,梦中似乎听到黄莺在啼鸣。

【文学常识】

苏舜钦(1008~1048):字子美,开封人。北宋诗人,与梅尧臣齐名,人称“梅苏”。主张改革,被削籍为民,于苏州修建沧浪亭,隐居不仕,《夏意》作于此时。诗风豪隽超迈,有些小诗写得十分精致。

【阅读训练】

一:

1.此诗中的“____”字是全诗的诗眼。

2.石榴开花红似火,应该很刺眼,但这首诗因为用了一个“____”字而不觉得刺眼。

3.第四句中的“梦觉”说明诗人曾昼寝,前面第___句中的“____”字已做了伏笔。

4.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?

5.苏舜钦的《过苏州》中有一句:“绿杨白鹭俱自得,近水远山皆有情”。不仅上下句对偶,而且句中对偶。请说说句中是如何对偶的?

【参考答案】

1.清

2.帘(隔帘而望榴花)

3.一 席

4.并不矛盾。因为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清幽。

5.“绿树”对“白鹭”,“近水”对“远山”。

二:

(1)此诗以“夏意”为标题,着眼点在“意”,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?

(2)“时一声”的“流莺”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?为什么?

3、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?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,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,100 字左右。

答案

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,却句句显清凉静谧、清幽朦胧的气氛,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。

⑵和谐的。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,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。

3、这首诗取题“夏意”,展现的是清幽之境,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。“别院”、“深深”、“清”,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,继之以“石榴开遍”“树阴满地”“流莺”时一声“渲梁”,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。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,但诗人没有牢骚,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,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,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,“夏意”“之意”,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。

三:

阅读答案

(1)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,表现了怎样的“夏意”?是如何表现的?请简要分析。

答:表现了凉爽、清幽、宁谧的“夏意”.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,竹席的凉爽,正午树阴满地,诗人安然入睡,时有流莺清韵传来,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。

(2)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,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。

答:示例:用榴花明丽,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,清荫遍地相映衬,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,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,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.用末句“流莺时一声”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,以有声衬无声;也以动衬静,以莺之流飞,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。

(3)此诗以“夏意”为标题,着眼点在“意”,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“..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