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字典
遐迩闻名的意思
遐迩闻名,拼音xiáěrwénmíng注音ㄒ一ㄚˊㄦˇㄨㄣˊㄇ一ㄥˊ解释迩:近;遐:远。形容名声很大;远近都知道。出处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重学敬德,遐尔著闻。”例子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质地优良,工艺精美,一向遐迩闻名。辨形“迩”,不能写作“而”;“名”,不能写作“明”。辨析遐迩闻名和“
日期 2025-04-07 阅 65坐看牛郎织女星
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,【诗句】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【出处】唐·杜牧《秋夕》【意思】冰凉如水的月光照在宫门的石阶上,宫女斜卧在临窗的床上,凝望着天空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。诗人采用白描手法,生动地勾画出锁于深宫的少女们那无言的怨情以及对自由、幸福生活的向往。【提示】夜色
日期 2025-04-07 阅 65两相情原
liǎngxiāngqíngyuán指双方互相愿意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6东量西折
dōngliàngxīshé量称量。折亏损。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3风谲云诡
fēngjuéyúnguǐ谲欺诈;诡欺诈,怪诞。风云怪诞,变幻不定。比喻局势复杂多变,神秘怪诞。无世事风谲云诡,你要把握好斗争的方向。
日期 2025-04-06 阅 63彼唱此和
bǐchàngcǐhè比喻一方倡导,另一方效仿。《明史·刘世龙传》仕者日坏于上,学者日坏于下,彼唱此和,靡然成风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6五杀
五杀的读音五杀的意思,五杀的词语拼音"˃拼音读音:[wǔshā]汉字注音:ㄨˇㄕㄚ简繁字形:五殺是否常用:否“五杀”的意思基本解释基本解释指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五刑。犹五行。网络解释五杀五杀:游戏术语五杀:2018年网络大电影“五杀”的单字解释【五】:1.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
日期 2025-04-06 阅 64沉密寡言
chénmìguǎyán犹沉默寡言。不声不响,很少说话。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[羡之]沉密寡言,不以忧喜见色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7无挂无碍
wúguàwúài没有任何牵挂。同无羐无碍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8掀风鼓浪
xiānfēnggǔlàng比喻煽动情绪,挑起事端。毛泽东《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》那些有反苏成见的人,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,掀风鼓浪,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6神逝魄夺
shénshìpòduó犹言魂飞魄散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4熬油费火
áoyóufèihuǒ指耗费灯油。多指日夜忙碌。《红楼梦》第二五回此时贾赦、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,日夜熬油费火,闹得上下不安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3层出叠见
céngchūdiéjiàn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。清·纪昀《目录后校记》今以《永乐大典》所引,各按水名,逐条参校,非惟字句之讹,层出叠见,其中脱简,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58川流不息
chuānliúbùxī川河流。形容行人、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。南朝·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两个丫头,~的在家前屋后的走,叫的太太一片声响。★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七回
日期 2025-04-06 阅 60灵机一动
língjīyīdòng灵机灵活的心思。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(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)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俄延了半晌,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。”他~,撒了一个谎。★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十一
日期 2025-04-06 阅 91家喻户晓的拼音
家喻户晓,拼音jiāyùhùxiǎo注音ㄐ一ㄚㄩˋㄏㄨˋㄒ一ㄠˇ解释喻:明白;晓:知道。家家都清楚;户户都知道。形容人人皆知。出处宋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谕户晓,必有轻议于下者。”例子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,不如作家喻户晓之《水浒》《西游》文字也。(
日期 2025-04-06 阅 66超俗绝世
chāosújuéshì指超出世俗,无人可比。汉·赵壹《非草书》夫杜崔张之,皆有超俗绝世之才,博学余暇游手于斯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6 阅 62分毫不取
fēnháobùqǔ一个钱也不要。比喻不计报酬。同分文不取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05 阅 67抱屈衔冤
bàoqūxiányuān抱屈受委屈;衔冤含冤。形容人遭受冤屈。宋·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梁史》卷上这三个功臣,抱屈衔冤,诉于天帝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05 阅 69率性之谓道
《率性之谓道》,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故君子慎其独也。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仲尼曰:(君子中庸,小
日期 2025-04-05 阅 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