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字成语
-
无能为役
wúnéngwéiyì役役使。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。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此城濮之赋也。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,故捷。克于先大夫,无能为役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24 阅 172 -
替天行道
tìtiānxíngdào代上天主持公道。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、组织群众的口号。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一折你山上头领,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24 阅 171 -
同气相求
tóngqìxiāngqiú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《周易·乾》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要视作家如友朋,~,体会其甘苦。★孙犁《澹定集·金梅序》
日期 2024-04-24 阅 167 -
相辅而行
xiāngfǔérxíng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。明·张岱《历书眼序》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,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23 阅 173 -
予取予求
予取予求,拼音yúqǔyúqiú注音ㄩˊㄑㄨˇㄩˊㄑ一ㄡˊ解释予:我。原指从我这里取,从我这里求(财物)。后指任意索取。出处先秦左丘明《左传僖公七年》:“唯我知女,女专利而不厌,予取予求,不女疵瑕也。”例子清·钱谦益《外制一》:“铺张藻饰,予取予求,无复体要。”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指
日期 2024-04-22 阅 172 -
孟子 梁惠王下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,2·1庄暴见孟子①,曰:“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②,暴未有以对也。”曰:“好乐何如?”孟子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③?”他日见于王,曰:“王尝语庄子以好乐,有诸?”王变乎色,曰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耳。”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其庶几乎!今之乐由古
日期 2024-04-22 阅 174 -
却话巴山夜雨时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,【诗句】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【出处】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。【意思】何时才能和你坐在西窗下,一边剪去烛芯,一边追述今日巴山夜雨之时我对你的思念?何当:何时能。剪烛:剪去烧残的烛芯,使灯光更明亮。却话:再说起。却,再。巴山:泛指四川境内的山
日期 2024-04-22 阅 172 -
衅发萧墙
xìnfāxiāoqiáng衅缝隙,引申为争端,事端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引申为内部。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1 阅 171 -
未雨绸缪
wèiyǔchóumóu绸缪紧密缠缚。天还没有下雨,先把门窗绑牢。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。《诗经·豳风·鸱号》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~的。★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
日期 2024-04-21 阅 172 -
四停八当
sìtíngbādāng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。同四亭八当”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1 阅 173 -
痛心疾首
tòngxīnjíshǒu疾首头痛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诸侯备闻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匿就寡人。”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。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,一个个~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二回
日期 2024-04-21 阅 173 -
五花杀马
wǔhuāshāmǎ毛色凋落的马。比喻年老体衰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1 阅 174 -
推燥居湿
tuīzàojūshī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,自己睡在湿的地方。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。《孝经援神契》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居湿,绝少分甘也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69 -
投阱下石
tóujǐngxiàsh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。语出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一旦临小利害,落陷穽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71 -
天高日远
tiāngāorìyuǎn指偏远地区。比喻离帝王很远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75 -
死有余罪
sǐyǒuyúzuì犹死有余辜。形容罪大恶极,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72 -
行色恠恠
xíngsècōngcōng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。同行色匆匆”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71 -
屠龙之伎
túlóngzhījì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。无无
日期 2024-04-20 阅 173 -
矢在弦上
shǐzàixiánshàng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无
日期 2024-04-17 阅 172 -
局促不安的意思
局促不安,拼音júcùbùān注音ㄐㄨˊㄘㄨˋㄅㄨˋㄢ解释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举止受约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静的样子。出处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2回:“昭公虽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礼稍减于昔日。祭足亦觉跼蹐不安,每每称疾不朝。”例子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,脸上红一
日期 2024-04-16 阅 17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