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更新
节哀顺变
节哀顺变,拼音jiéāishùnbiàn注音ㄐ一ㄝˊㄞㄕㄨㄣˋㄅ一ㄢˋ解释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出处西汉戴圣《礼记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例子吾兄节哀顺变,保全金玉之躯。(清无名氏《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》)用法联合式;作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太尉执事
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,苏辙太尉执事(1)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(2)。以为文者,气之所形(3)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(4),气可以养而致(5)。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(6)。”今观其文章,宽厚宏博(7),充乎天地之间(8),称其气之小大(9)。太史公行天下(10),周览四海名山大川,与燕、赵间豪俊交
日期 2025-06-18 阅 29罪恶昭彰
zuìèzhāozhāng昭彰明显。罪恶非常明显,人所共见。无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,死有余辜。
日期 2025-06-18 阅 33事齐事楚
shìqíshìchǔ事侍奉;齐、楚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滕文公问曰‘滕,小国也,间于齐楚,事齐乎?事楚乎?’”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数黄道白
shùhuángdàobái背后乱加评论,肆意诽谤别人。同数黄道黑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2同德同心
tóngdétóngxīn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。同同心同德”。《旧唐书·马燧传》长城压境,巨舰济川,同德同心,扶危持颠。”明·罗贯中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,于兹可见。”普劝国人,勿分尔我,~,自成团体。★清·洪楝园《警黄钟》第十出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续凫截鹤
xùfújiéhè比喻违失事物本性,欲益反损。语出《庄子·骈拇》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若矫其肆任之性,以徇刑政之端,是~,亏其全矣。★唐独孤及《对诏策》
日期 2025-06-18 阅 33面红耳赤
miànhóngěrchì脸笔耳朵都红了。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头红耳赤;子文却三仕三已,略无喜愠。”不住的~,意往神弛,身上不知怎样才好。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回
日期 2025-06-18 阅 33呶呶不休
náonáobùxiū呶呶形容说话唠叨;休停止。唠唠叨叨,说个不停。唐·柳宗元《答韦立论师道书》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,骚吾心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3杞国忧天
qǐguóyōutiān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。同杞人忧天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5少头缺尾
shǎotóuquēwěi比喻事物残缺不全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2借古喻今
jiègǔyùjīn借假借;喻比喻。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惊心裂胆
jīngxīnlièdǎn指内心十分震惊、恐惧。同惊心破胆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28举一反三
jǔyīfǎnsān反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《论语·述而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我是凭着一卷《诗韵》学说话,倒可以有~”的效验。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四回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礼让为国
lǐràngwéiguó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无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肥头胖耳
féitóupàngěr形容体态肥胖,有时指小孩可爱。同肥头大耳”。《何典》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,叫做畔方小姐,生得肥头胖耳,粗手大脚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1拨乱济危
bōluànjìwēi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晋·龚壮《上李寿封事》管、蔡既兴,谗谀滋蔓,大义灭亲,拨乱济危。”无
日期 2025-06-18 阅 33吹毛求疵
chuīmáoqiúcī求找寻;疵毛病。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。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,寻找差错。《韩非子·大体》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之难。”若~,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?★清·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一
日期 2025-06-18 阅 29大权旁落
dàquánpángluò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(多指领导人被架空)。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一回借光唬百兽,大权叹旁落。”现在京里,很有人说亲家的闲话说亲家请了一位洋人做老夫子,~,自己一点事不问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八回
日期 2025-06-18 阅 29灯蛾扑火
déépūhuǒ比喻自己找死。《梁书·倒溉传》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~,惹焰烧身”。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七回
日期 2025-06-18 阅 34